查看原文
其他

罗生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与新思路

罗生全 高校教育管理
2024-09-24


罗生全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教育学部教授、博导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国家发展动力问题是关键。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而且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能有效推动国家发展。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一直稳扎稳打、善做善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经济科技高水平发展、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了不竭动力。可以说,坚持推进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的当务之急。如是,澄清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要义,辨清其所处的时代新格局,理清其发展新思路更具研究价值。

一、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要义


高等教育不仅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要功能,而且肩负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发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故而,我们要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独立自主与融入世界相促进,以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一方面,我们要扎根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从历史实践中汲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力量。回顾过往,不同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孕育出不同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实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主要服务于国家需求和政治需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公派留学工作正式启动,自费留学政策由此建立。进入21世纪,遵循“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战略,《留学中国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以及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统筹布局都标志着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步入规范化、法制化道路。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向世界宣示:我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不断丰富完善的,它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紧紧依托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长期的实践经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另一方面,我们要紧扣时代主题,促进世界范围内知识共享、文明共鉴、民心相通,实现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飞跃。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发展的正确认识和总结,就其本质而言,它是无国界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正是知识共享本质与规律的集中体现。同时,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也肩负着为文明共鉴、民心相通搭建多边交流平台的重要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因此,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坚持保障各国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性,承认和尊重各国文化差异,为知识共享、文明共鉴、民心相通奉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二、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国家重大战略始终是驱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开拓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单独成章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统一部署,做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决定。因此,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人才引领驱动、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开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刻不容缓。

首先是要提质增效,聚焦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究其根本,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而这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对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利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因此,各高校要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融汇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合理优化人才结构、类型与学科布局,加快完善以“四新”建设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国范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同时,我们要坚决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将课程思政切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输送优质、可靠人才。

其次是要先行先试,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如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已步入无人区,大量改革难题、发展课题、矛盾问题需要我们独立探索破解,任务之艰巨可见一斑。作为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高等教育事业,我们更需要践行“特区精神”,大力实行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要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促进全国教育开放的合作共享和协调一致,一同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体而言,我们要结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支持雄安新区打造教育开放新标杆,统筹优化京津冀地区众多优质的高校资源,积极试验、探索国内外先进教育模式;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和大湾区特色,加强在地国际化培养;支持长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先行先试,构建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同推进的长三角高等教育联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利用好“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的政策红利,简化中外合作办学审批机制,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入驻海南,做强“留学中国”品牌。

最后是要协作共赢,增加国际高等教育产品黏性。地缘政治博弈等世界性难题不仅威胁着全人类的和平与稳定,同时还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合作与发展。故而,我们要积极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平等交流、合作共赢为原则,努力开辟双边、多边国际教育合作通道,积极制定高等教育国际公约,疏通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政策堵点,助力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力推进国际高等教育共同体、区域教育发展协作体、前沿科技攻关联合体建设,加快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国际一流创新平台,为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高端人才资源的循环与共享创造必要条件。

三、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思路


自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来,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诉求逐渐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然而,为了维持“中心边缘”国家之间的优势差异,一些西方国家在关键技术上“卡脖子”,在出国人才上“限流量”,在国际关系上“搞结盟”,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遭到层层阻挠。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育对外开放需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首先是要合理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更广泛、更稳定、更长效的高等教育合作圈,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崭新的国际交流格局。一是不局限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少数英语国家,我们要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大力培养精通沿线国家政策、法律、语言的跨文化人才以及工程、贸易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为了缓解和降低制度冲突与意识形态风险,我们应将理、工、医科等实用学科作为重要合作范围,实现教育合作项目与基建项目、援助项目的有机结合。二是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与交流,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为抓手,以友好城市、姊妹学校为补充,找准合作契合点,努力打造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增长极。三是要重视塑造中国标准和规范,在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和援外培训等过程中,将中国制造及服务标准与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实现中国标准在“教、学、用”方面的贯穿。

其次是要创设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立体式交流矩阵,实现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数字化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知识、技术保障,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一是要打造全球高等教育网络合作平台,做强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实现先进教育模式互学、优质在线资源互享、前沿科技动向互通、学历学位学分互认,以科技创新赋能高等教育新发展,推动建立没有“围栏”的全球大学。二是要搭建国际科研项目资源站,归纳整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知识生产、科研攻关、讲座会议、社会服务等信息,优化数据检索、主题筛选、进度查询等服务,满足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多元需求。三是要建设世界产教融合信息网,强化国内外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探索基于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的科教、产教、国际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

最后是要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同行并进,既要发挥本土优势增强教育合作实用性,又要借助国际平台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打开国际市场。一方面,我国要围绕地方特色支柱产业,积极打造学生枢纽、技术劳动力枢纽、知识/创新枢纽,助力高校集群、城市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实现政用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高校以及地方政府要利用好政策红利,创新和改进中外合作办学审批工作方式,健全完善激励、评估、退出保障机制,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质量。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还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窗口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分享、点赞和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校教育管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